天牛的科学防控
发布者:shmmw 发布日期:2006-07-27 点击次数:1315380
天牛的科学防控
1.天牛猖獗危害的原因分析
常见危害严重的天牛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青杨天牛和双条杉天牛等。这些天牛生命周期较长,1~3年才能完成1代,生活史隐蔽,自然控制作用较弱,主动迁移扩散能力多数一般在数百米远。一旦在一个生境定居成功,种群数量就会持续稳定增长,能充分地利用生境的食物资源。就其危害特性而言,天牛危害林木的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永久性的工艺损伤,使木材下降等,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被害处形成纹锤状虫瘿,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以致枝梢干枯,或树干内部钻空,果实产量减少甚至全株枯死。松墨天牛还能传播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树发生毁灭性的灾害。天牛的危害,外表虽然可见产卵刻槽、排(泄)粪孔、侵入孔、粪屑、羽化孔和虫瘿等可见症状,但由于被害林木在初期以至中期生长不受明显影响,加之树木高大,故一般不易觉察。即使到了顶部枯枝毕露、肿瘤累累、木材工艺价值丧失殆尽的后期阶段,林木的中下部仍“枝繁叶茂,一片生机”,作为虫源木仍可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天牛个体,蔓延扩散,并危害附近林木。
天牛的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都有明显的选择性,甚至对树干部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桑天牛成虫,羽化后要在桑、构、栀等桑科植物上补充营养,交配后主要飞往毛白杨或苹果树上产卵,双条杉天牛成虫羽化后寻找生长衰弱甚至枯死的柏树上产卵,凡此等等,都是因为寄主植物体内的天然化学物质。它可以起着刺激昆虫嗅觉器官的作用,引诱昆虫产生定向的行为,直接移向取食或产卵的合适场地。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营造的大面积森林多为品种单一的纯林,特别是杨树片林、农田防护林和行道树,为当地村庄、城镇四旁绿化树木上的喜光天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和大面积连续传播危害的条件。因此,要根据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增强森林自控能力的营林对策,改变树种单一现状,逐步完成树种结构的调整,治改结合,建立抗虫林分。
实践证明,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生态系统比纯林复杂,食物链长,营养结构复杂,有利于鸟类栖息和寄生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这样任何种类的害虫和有害病原菌都难以大量发生。
混交林中一个树种与另一个树种的相互隔离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原因。如相邻地区病虫害猖獗波及混交林时,由于树种间的机械阻隔,能延缓病虫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减轻受害程度,同时也较易恢复。
关于混交林和抑制森林害虫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了虫害和林木体内营养物质的相关性。许多昆虫的繁殖和发育与树木中氨基酸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春季树木体中谷氨酸占优势,秋冬季脯氨酸占优势,因此,喜吃脯氨酸的昆虫在干旱年份容易大发生,如大量施用氮肥可起抑制作用。我国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原理,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和杨树纯林中天牛危害率进行了研究。经实验发现,杨树叶子中蛋白质含量不同,混交林中杨树被害率为70%,两块对照的杨树纯林中分别为97%和100%。事实证明大面积纯林常导致天牛害虫猖獗成灾。
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适地适树营造森林。虽然天牛类害虫可以飞翔到邻近食物充足的林木上取食、产卵,幼虫孵化后钻蛀木质部危害。但如果增强林木抵抗力,则未必成灾。从造林角度来看,适地适树营造森林是很重要的一环。
2.天牛害虫综合治理的对策
在自然条件下,有机体的环境条件很不相同。就栖息的稳定程度论,有的持续的时间极为暂短(例如雨后的临时积水坑),有的则相对地持久(如热带雨林)。在这些栖境中生存的有机体也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一个极端是有机体的体型往往较小,寿命以及每个世代的周期较短,繁殖力很强,但常没有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子代的死亡率高,通常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与迁移能力。这类有机体大多适应于短暂的栖境,被称为“r类有机体”(r-organism)。另一极端是有机体体型较大,寿命与世代亦较长,繁殖力小,但常有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因此,其后代死亡率较低,通常不具强的扩散能力。这类有机体大多适应于较为持久的栖境,被称“k类有机体”(k-orgalism)。
由于物种在不同栖境里长期地演化结果,而形成生态对策(k选择和r选择)。“生态对策”一词表示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对于其所生存的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并不意味着有机体本身有在天牛科中一些大型天牛(光肩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机红颈天牛等),其生态对策是基本上属于k对策害虫。所以应该采用净化虫源基地,改变生态环境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辅助以化学的、人工的、物理的、生物的多种措施。
根据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应采取增强森林自然控制能力的营林对策。例如,为克服树种单一的现状,逐步完成树种结构的调整,采取“治改结合”的战略措施,改虫嗜好树种为抗性树种,改纯林为混交林,有计划建立起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
3.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
关于防治害虫的策略,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即害虫的综合治理(IPM)和全部种群治<
--来源:【shmmw】